主要完成單位:淮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信息中心)
河海大學
主要完成人員:王 凱、梁忠民、錢名開、胡義明、徐時進
趙夢杰、王 軍、李鳳生、丁韶輝、陳竹青
胡友兵、陳邦慧、蘇 翠、馮志剛、王井騰
獲 獎 等 級 :2020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內 容 簡 介 :
淮河流域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支流眾多,降雨洪水時空組成復雜;流域內水庫-閘壩-行蓄洪區等工程密布、調度運用頻繁,且工程運用方案組合選項多;不同量級的洪水或洪水漲落過程的不同階段,其預報誤差規律不同,非穩態、異分布特征顯著,洪水預報不確定性大。洪水概率預報可以溯源預報不確定性來源,修正預報各環節的誤差,從而實現預報不確定性的全過程逐階段降低控制,顯著提高洪水預報精度。
本項目開創性地建立了洪水概率預報成套技術體系,在洪水預報不確定性降低、概率預報區間優化技術等方面取得創新性成果,取得發明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10項;出版中文專著3部、英文專著1部、譯著1部;發表中英文論文50多篇。
成果先進性及創新性 :
(1)提出了基于信息熵-誤差異分布的洪水概率預報方法。系統剖析了淮河洪水預報誤差的非平穩性和異分布特征,提出了基于信息熵-誤差異分布的洪水概率預報方法,實現了不同量級洪水過程的自適應預報,取得了概率預報理論與技術創新。
(2)創建了洪水預報不確定性的全過程逐階段降低及概率預報區間優化技術。以降低洪水預報誤差為目標,提出了“整體-部分”交替修正方法,建立了洪水預報“輸入-模型-輸出”全過程誤差降低技術,優化了實時洪水預報概率區間,有效降低了洪水預報不確定性,顯著提高了淮河洪水預報精度。
(3)創建了洪水概率預報成套技術體系。提出了集概率預報方法、預報不確定性降低技術和洪水概率預報效果評價于一體的洪水概率預報成套技術,研制了集不確定性要素識別、概率預報、不確定性降低等多功能組件式實時洪水概率預報系統,為防洪減災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撐。
經濟和社會效益 :
本成果在淮河流域防汛抗旱、流域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利用該成果,近年來發布各類洪水預報4500站次,水情預警和洪水編號124期,相關成果被新華社、安徽日報和淮河防總等多家單位采用。防洪減災社會與經濟效益顯著。本成果已列入《水利先進實用技術》目錄,推廣應用于水利部、安徽省、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等全國26家單位;2016年、2019年兩次舉辦了全國范圍的技術推廣會,全國7大流域、27個省份的230名代表參加了推廣會;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直屬單位網站
流域廳局
水利站點
政府網站
淮河水利委員會版權所有 主辦: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 承辦:淮委治淮宣傳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總機: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東海大道3055號 郵編:233001
網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備2022008774號-1 皖公網安備:34030002000326 網站標識碼: bm20030002